火舞百科 手机版

中国古代“宫市”的唯一孤本:颐和园内苏州街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12-09 10:14:20    



苏州街这条古老的街道,南起紫竹院西侧的万寿寺,北至海淀镇西侧,至今已有240多年的历史。这里,其实是皇家的一处主题公园。



苏州风景秀丽,让身处北方的人在北京街巷名称中,以苏州命名的有七处之多,除颐和园内及紫竹院旁的苏州街外,在城内尚有五处。今南池子大街有大苏州胡同和小苏州胡同。这里在明清时是皇家的东苑,紫禁城内金水河流经此处的飞龙桥,入菖蒲河,古时此处有精致的牌楼和石桥,其景甚佳。崇文门内大街有苏州胡同和苏州巷下坡,明初曾是京城东南隅的水乡。此外在北京皇城的东北角,尚有一条小巷,昔日曾引御河水入其处,并有山石和亭榭,因与南池子小苏州胡同重名,今已改名为阳春胡同。



列肆于皇家宫苑的做法而始于汉代。在京城兴建起秀丽的江南式水镇市街,犹如荟萃娱乐、美食、商贸于一体的民间庙会,这反映出别出风韵的清宫生活,以及我国繁盛的传统商业文化。游人至此可沿岸或乘小舟购物,充满仿古旅游的浓郁乐趣。

颐和园苏州街位于北京的西北郊,在苏州河中段,街全长三百余米,是一条仿江南水镇而建的买卖街。这里一水两街,沿岸作市,共设各式铺面64座,牌楼14座,小桥8座。两岸茶馆、酒楼、钱庄、药店、当铺、绸布店、印书局等应有尽有、多姿多彩。乾隆时仿江南水乡而建,是专供清代帝后逛市游览的的一条水街,岸上有各式店铺,如玉器古玩店、绸缎店、点心铺、茶楼、金银首饰楼等。这里的店员、伙计均由太监、宫女装扮,每当皇帝、皇后、妃嫔们等来此游幸、购物之时,便煞有介事地做起火热的“买卖”来。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,1990年在遗址上复建,是我国古代“宫市”的唯一孤本。


京西名刹万寿寺之前的一条苏州街,是北京很长的一条苏州街。清康熙、乾隆等封建皇帝,当年去西山游览,龙车凤辇出西直门,走白石桥改乘龙舟,到万寿寺船靠码头,皇帝就到万寿寺行宫,或小息、饮茶、进膳,或留宿听僧侣念经作佛事。乾隆皇帝几次出访江南,他对甲于天下的苏州风景颇为喜爱。乾隆下江南,也带着自己的母亲。



在皇家禁苑里修造以苏州为模板的主题公园,还要在更广阔的天地中实际模拟江南胜景。乾隆二十六年(1761年)是乾隆母亲的七十岁寿辰,皇帝下令,在万寿寺前,沿御河两岸,仿南式市场街巷建造许多屋舍,长至数里,奉銮舆游览,命名为苏州街。修建这么大规模的主题乐园,老太后每当想起江南的景色就到此游赏,很是欢欣。



乾隆之后,苏州街没落了一段时间,但是更加生活化、真实化。嘉庆五年(1800年),嫌其街靡费扰民,乃罢除之。嘉庆末年,因顺天府尹蒋之照所请,每届万寿寺庙会之期,许多乡民在苏州街自由设市,由禁地逐渐变成公共市场。


慈禧太后去颐和园时,也屡经此处。西院北头尽端有一座很富有中国民族风格的楼阁,相传为西太后梳妆台,这里抱厦、游廊、亭台、山石、奇峰,万状皆有,其景甚为幽美。御河水引自玉泉,清澈透底,水清如镜,鱼跃石流,尽收眼底。两岸植树,垂柳直悬水面,名花嘉木,争妍竞秀。万寿寺前还建了两重玲珑秀丽的石桥,游经此处,犹入仙境。慈禧太后做寿,仿照乾隆的例子,从紫禁城西华门到畅春园大宫门一路设置点景建筑、戏台、经棚。此后,历代皇太后太后乘轿出西直门,在绮红堂大船坞或乐善园上船,在长河上岸后,进万寿寺行宫小憩片刻后,都要经苏州街,游览两岸风光。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