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舞百科 手机版

正宁县是哪个省市的(正宁建置史)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12-02 10:10:43    

正宁县位于庆阳市的东南部,东面与陕西省黄陵县以子午岭相隔,南与陕西省旬邑县、西南与陕西省彬州市、西与陕西省长武县隔河为界,只有北边与本省本市的宁县为邻。

关于这个县的建制,最早和整个庆阳市一样是属于夏代九州中的雍州之地,后不窋北奔,建立先周(也就是商代时期吧)北豳邦国,正宁也在其中。商末周祖南迁岐山,此地归属义渠戎国。公元前400年,魏国在此修筑长城,今县东部归属魏国上郡,西部仍是戎国。前352年,秦国攻魏并占领上郡、西河之地,今县东部归秦国上郡,西部直到前270年义渠被灭,划归北地郡。前221年始皇帝一统六国,在北地郡设郁郅(大致相当于今庆城县)、泥阳(大致相当于今宁县)、朝那(大致相当于今镇原县和宁夏固原市一部分)等县。今正宁西部属于泥阳县、东部仍属于上郡。

西汉时期,先后在今县东南部设三水县(属于安定郡)、独乐县、阳周县(二县属于上郡),而西部今宫河、周家等地属于弋居县(也属于北地郡,县治政平今属于宁县)。东汉废掉上述几个县,并入泥阳。

三国时代,此地属于曹魏管辖。晋统一时间不长,316年匈奴刘渊建立汉国,此地被占,但无新的建制。319年汉国改名前赵,327年后赵占领,351年前秦占领、384年后秦占领。均以军代政。441年北魏占领。在今宁县城置定安县,在今罗川重置阳周县,在今榆林子重置独乐县,均属于赵兴郡。其后郡改名华州、班州、豳州,阳周、独乐均属于其州下。

西魏曾在阳周县设二护军,但只是驻军机构,非行政机构。但对区划产生了影响: 535年,在阳周县设显州;553年,改豳州为宁州。北周元年(557)废显州,阳周、独乐改属于宁州赵兴郡。

隋朝开皇三年(583)废赵兴郡和独乐县,地划归阳周县。十八年(598)阳周改名罗川县。大业元年(605)宁州改为北地郡,罗川县属之。次年郡改名豳州,八年(612)又改回郡名,罗川均属之。

唐武德元年(618)北地郡改为宁州,并析置出豳州(州治在今陕西彬州市)。次年,又从宁州定安县析置出定平县(县治在今宁县中村镇政平村),今宫河、周家部分归此县,属于豳州。天宝元年(742)改宁州为彭原郡。因在罗川县发现27具玉质的真人塑像,改名真宁县,属于彭原郡。乾元元年(758)郡又改名宁州;元和三年(808)定平县划归宁州;大中三年(849)设邠宁节度使,真宁县、定平县均属之。

五代时期,庆阳地区五州并存(环州、庆州、原州、宁州、衍州),真宁县属于宁州,定平县属于衍州。后周显德五年(958)废衍州,定平县划归豳州,后周末年又划归宁州。从此,宫河、周家两地一直属于宁州未变。

宋元明清时代,真宁县归属宁州或庆阳府未变,但随着大的州、府区划变革而变化。元丰元年(1078)宁州归属庆阳府。真宁县也就是庆阳府宁州下辖之县。明朝万历二十九年(1601)县人赵邦清请将真宁直属于庆阳府,宁州不再领真宁县。清朝顺治五年(1648)真宁知县合并县内21里为7里,编为68甲。康熙八年(1669),从陕西行省析置出庆阳府归属甘肃行省。真宁县也就由陕入甘了。雍正元年(1723)因避讳“胤禛”之皇帝名,县名改为正宁县。至今未变过。

相关文章